第470章通向铁幕之路()

霍夫曼在会上指出:“发动机最终会提上来的,现在喷气发动机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你们在设计时要有适当前瞻——如果不清楚,可以去各公司打听,他们后面埋伏了多少型号,又是什么性能,你们要有跳跃式发展的思路,一点点改进是不良资本家为榨取最大价值的、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前几年我就批判过了。希望包括各位在内的全体专家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

第一,要把最好的东西赶紧拿出来,需要两侧进气就让发动机专家去改,战争时期是先解决有无,考虑产量,和平时期就要考虑性能和质量,而且我敢断言,类似这次大战这样的成千上万架飞机混战的局面再也不可能出现了,今后的飞机将从几十万马克一架迅速攀升到几百万甚至几千万马克一架,空军有个1000架现代化战机就可以称得上世界强国了;

第二,如果你们在欧盟内部招标中没竞争过英法的飞机,那对不起了,连德国市场的份额都可能丢掉——现在可不是战时,不会有很多的生产量,以前订单动不动就是几千,今后可能就是几百甚至几十,市场和订单一丢可能就要10年,你们可以问问那些发动机公司、飞机公司,他们能不能承受10年没有订单的后果?

这方面我尤其要表扬毛瑟公司,他们生产的mg213\\mk213本来在欧洲非常领先了,比英国人敝帚自珍的西斯潘诺好得多,但他们没有停滞不前,而是迅速拿出了mk413,我敢断定,只要能保持质量并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今后全欧都会通用这个机炮。又比如105mm坦克炮,试验对比后发现英国人的l7性能最好,那军备部也决定了该炮后续英德共同开发,其他国内所有的105mm坦克炮全部砍掉,你们想想,这是多大的损失?

不要以为喷气发动机只有我们能造,英国人的喷气发动机也不错,部分液冷航空发动机的水平甚至还超过我们——亏得今后是喷气机的天下,否则如果还是液冷的话,德国飞机基本上都要装军刀发动机了,还有db603什么事?”

这番话虽然只是有感而发,但所有大公司老总都吓得魂不附体:元首还是元首,哪怕不打仗了,元首的威望和权威依然摆在这里,想玩弄手段要当心了。

地面方阵最终压轴大戏是原子弹,在4辆超级坦克护卫下缓缓通过检阅台。

这4辆超级坦克其实又是保时捷搞出来的坑货,在保时捷虎被枪毙后,接下去的虎2、虎3都没有考虑保时捷虎,而是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把那些保时捷底盘改成了突击虎。

不甘示弱的保时捷博士又挖空心思向新的重型坦克进军,包括狮式和鼠式,甚至在霍夫曼明令禁止发展的前提下,还偷偷摸摸利用自己公司的设计能力开发了4个底盘,希望能造出独一无二的超重型坦克来。

当然,历史上那种188吨的鼠式方案被保时捷博士亲手枪毙了,他追求的是那种70-吨级,可以在火力、防御等方面全面压倒虎3的坦克——他管叫狮式。在大规模东线战争停止后,保时捷明知道e-45的存在和推进,还继续摆弄这些重家伙,现在理由更充分了——用的是我自己的钱,还不会影响生产。

这个秘密直到霍夫曼亲自去检查后才暴露出来,保时捷博士得意洋洋地揭开了木制模型,向元首宣称他建造了一款绝无仅有的超重型坦克,当然目前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其他厂家配合。

霍夫曼被这股执拗劲弄得哭笑不得,但后来本着不浪费的理念,决定施展装备欺骗计划。

施佩尔秉承霍夫曼的旨意,一方面狠狠敲打保时捷公司不听话的行为,威胁造国民车不让保时捷公司染指订单,另一方面又告诉保时捷博士,超重型坦克装备是不行的,不过拿出来唬人是可以的。

于是大喜过望的保时捷博士立即让工厂造出了多次对外宣称的狮号重型坦克:这是一款拥有2台900马力发动机,电传动,重量达到84吨,正面装甲厚度275mm的陆地巡洋舰,主炮选用150mm加农炮改型的坦克炮,脚下自然还是德国标志性的三重交错重叠轮——否则阅兵道路会直接被这辆坦克压垮。

当他们通过时,全场全部屏住呼吸,用骇然的眼光注视这4辆庞然大物,实际上只有真正接触过测试的人才清楚,这些庞然大物效费比很差,除展现德国精湛的科研实力和制造工艺,用来打仗一定是个废物,且那门主炮只能在正前方左右15度的射界内射击,超过这个限度无法保证安全性和复位,不过阅兵嘛,当然什么也看不出来,哪怕拉出去实弹打靶也有噱头。

蒙在鼓里的解说员在现场不遗余力地卖弄:“除狮号坦克之外,我工专家还在研究鼠式超重型坦克,重量128吨,拥有双管128mm火炮,正面防御装甲厚度320mm,除同门兄弟狮式坦克外,无视其他一切坦克攻击,能摧毁所遇见的任何坦克……”

超级坦克带来的衬托效果很好,这时候再释放超级炸弹就非常有震撼力了。

“下面您见到的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炸弹——统称原子弹或超级炸弹,这颗炸弹虽然只拥有45吨的重量,但其爆炸时可迸发出相当于50万吨tnt炸药的能量,足以将5个柏林这么大的城市夷为平地,或直接摧毁一支舰队。元首指出,这种威力巨大的超级炸弹是人类和平的终极保障,困扰欧洲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战争历史将在今后予以终结,动荡不安的欧洲将在欧洲联盟框架内变成和平欧洲、繁荣欧洲,各国人民将亲如一家人,共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各国代表无论其立场和想法如何,最开始见到目光都是骇然的,贝当和爱德华八世彼此对望一眼,然后又迅速把目光挪开——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热切,同时又痛感目前的困难。

德国以施佩尔计划为引导,开始有意识地控制两国大型企业并展开融合,比如造发动机的罗-罗公司现在有德国股份,开始联合探索喷气发动机,而法国造火炮出名的施耐德公司也有莱茵金属入内,甚至于各方装备都统一化。

德国为欧洲联合部队划定了装备统一的圈子,而在联合部队以外的各国独立军事力量又规定得非常小——德国自身武力还不到70万,英、法、意大利加起来一共才60万,这可是包括三军和火箭部队在内的全部武装实力,这个规模根本支撑不起庞大且独立的军工体系研究,而意大利军工体系早就已和德国融合了,想挣脱也不可能;战争期间法工与德国融合也很多,现在正向意大利这个过程演变,而英国虽然离心程度更多,但德国显然也不想放过。

这就逼得各国只能重点围绕联合部队进行装备投入,否则根本不可能实现研发经费的摊销,而全欧竞争又使得融合变为非常必要。

于是就出现了非常滑稽的一幕: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可能只有火箭和核武器开发德国才不会要求融合——这却是英法唯一想融合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