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通向铁幕之路()

在坦克、装甲车、火箭后是各类型自行火炮和轮式突击炮,不过火炮现在显然不是战争焦点,所以众人只惊叹于自行火炮的发展使拖曳式火炮空间越来越小,却忽视了跟在自行火炮方阵中的保障车辆,这些外表看起来像弹药车的保障车辆可不是一般的后勤车,全是根据达姆施塔特系统进一步进化发展的炮瞄雷达系统,换而言之,以前炮击靠人工指引和定位,今后将完全依赖火控雷达。

火控雷达几年前就出现了,最初因为体积庞大只能装载在大型军舰上,现在德国广泛采用以晶体管技术为核心的新电子体系,使雷达体积大大缩小,功率大幅度提升,从而使得普通炮兵团大规模装备火控雷达的成本和难度都降低了,雷达车承担火控任务不但可行而且可以普及。

在电子发展领域,晶体管是霍夫曼一再强调的未来电子设备发展方式,尽管也有专家认为电子管比晶体管更可靠、更耐得住恶劣环境,特别是面对核爆冲击时,晶体管生存性低得多,但霍夫曼还是坚持加快发展晶体管。

他指出不仅电子计算机系统要在未来几年内用晶体管完整替代目前的混用电路,所有雷达系统也要加速换装——这没有商量余地。

至于生存力更强的电子管——专家们说得确实不算错,不过霍夫曼知道这是条邪路,全世界现在就只有德国掌握核武器,德国不用,哪来的核冲击环境?就算将来其他国家有原子弹,也不敢在德国面前比划,双方技术代差差距太大,德国已初步建立了六位一体的核打击体系,还有了洲际导弹,使原子弹具备了初步实战能力,其他国家都还在黑暗中摸索。

而且原子弹并不是德国的终极武器,上个月专家开会时保证,研究进度一切良好,最早在1947年中旬,最晚不超过1948年年底,核聚变炸弹将会面世,起步当量80万吨tnt级。

基于电子技术发展领先这个理由,霍夫曼在斯坦因纳出发前亲自圈定了破坏目标,除匹茨堡的钢铁厂、底特律的汽车公司外,设在匹茨堡的西屋公司(美国首屈一指的电气设备制造商)同样在美国内战中变为一片废墟,所有实验室、试验资料包括很多重要的工程师都完蛋了——当然,干坏事的只能是美国布尔什维克。

霍夫曼只可惜美共不肯流窜到西雅图去,不然借这个机会一口气把波音公司也端了岂不美滋滋?

基于炮兵雷达和火控雷达可通过观察炮弹落点从而校准并控制火力的原理,德国科学家还研究了反炮兵雷达——依靠炮弹落点来反向测定对手火炮的精确位置,不过进展相对缓慢,因为运算速度的制约使机械信号扫描根本跟不上炮弹速度,哪怕最简单、最容易测定的迫击炮炮弹弹道也比较麻烦。但霍夫曼认为这方向是对的,等开发出新一代高速计算机后就可以看到曙光。

目前,楚泽教授领衔的团队最新开发的z7型计算机运算速度已突破了每秒1万次,z8\\z9型电子计算机的规划速度分别是10万次和30万次,同时要求体积和能耗缩小到晶体管和电子管混用电路的z7的一半和三分之一,不考虑晶体管普及根本不可想象。

考虑到晶体管普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再加上楚泽主管一个公司越来越吃力,在霍夫曼撮合下,楚泽公司、西门子、德律风根公司联合组建了德国计算机公司,日常管理由西门子派遣职业经理人负责日常管理和生产,楚泽是技术领袖,而德律风根公司则抓紧探索晶体管的集成化。

霍夫曼自己在这个公司中拥有12的股份,是三大公司后第四大股东,据说估值已超过了6亿马克,哪怕不考虑石油基金,光这笔钱就足够他跻身德国富豪榜。

晶体管大力推广还引发了雷达革命:原本德国采用的机载雷达探测距离只有5-10公里左右,即便装备专用雷达的夜彩云也不过50公里。晶体管一搬上机载雷达,立即引发了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普通战斗机机载雷达探测距离达到25公里以上,且分量缩小到塞入机头而不会影响气动结构,专用雷达探测侦察机则可达到100公里以上,体积也进一步缩小。

雷达探测距离的增大不仅给夜战带来了便利——现在可实施真正的全天候作战,还能引发机载武器革命:上导弹,尤其是空空导弹。相比x4型空空导弹采用线控或被动红外、电磁导引头,这次可以上主动引导雷达了,空军专家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在新一代喷气战斗机上实现导弹作战。

霍夫曼很嘉许这种探索精神,但列了一条红线:无论如何也不能取消机炮!历史上f4鬼怪只有导弹没有机炮的尴尬他是知道的。

将领们对此表示诧异,他们并没有说要取消机炮,更何况毛瑟公司刚刚才拿出新玩具,新的30mmmk413转膛机炮已验收通过,即将装备各机,这款机炮是在mg213(20mm)\\mk213(30m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火力更猛,性能更好。

只有霍夫曼偷着笑,这样一来,无论是法国德发(defa)和英国阿登(aden)机炮肯定就泡汤了——德国没有战败,毛瑟公司当然不会把自己看家拳头产品的技术交出去。mk413发展后肯定会成为欧盟标准,为纪念这件事,恶趣味满满的他亲自把新机炮命名为阿登机炮,所有人都以为他是为纪念法国战役时阿登森林突破战,没想到元首是为几年没发生过的阿登反击战和永远不可能面世的英国阿登了……

由于雷达的小型化,空军对新一代喷气机的招标要求增加了新内容,要求必须加装雷达,这给设计师们平添了不少难题,因为现在开发的所有机型都是机头进气的,又要在机头加装雷达,又不能过于破坏气动机构,对设计要求的难度就提高了。

霍夫曼在听取汇报后笑道:为什么一定要执拗于机头进气呢?难道就不能两侧进气?

专家们表示他们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两侧进气的发动机效率现在不行。

针对这些问题,霍夫曼特意召开了研讨会,不讨论具体用什么型号,但阐明新的装备思路。

ps:昨天排序出现错误,这一章应该为,另有部分书友反映章节衔接问题,把17卷看完再看最新更新栏目就对了……不要专注数字衔接,那一定会出现混乱,注意内容衔接才是王道!

另外有书友提出配乐问题,将在完结后奉上完整的清单,大家可以自行去网络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