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结束后, 六科官员汇集到内阁朝房内,等候内阁当下主事内阁次辅曾阁老到来。

礼科给事中同其余同僚站在院前,抬眼时正好看见谢延卿穿着一身青绿色官服正独自一人站在不远处, 一众官员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同他保持着距离。

他身形虽瘦弱, 但肩颈挺直,孤身站在那颇有几分落寞的味道。

礼科给事中正了正衣冠,低眸小声对身边的人说道:“原本以为言阁老不在朝中, 吏部人手不足会从其他部调个可用之才过来, 没想到竟横空出世了个谢延卿。”

这人身边的同僚闻言应声道:“太后娘娘的授意么, 谁让人家寻了好靠山,做了太后娘娘的侄女婿呢。你看看,咱们在朝为官这么久了,又见到几个能安然无恙的从三法司走出来的人?”

“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看这谢延卿却是样样占了个全。之前一路巴结着司礼监的那些人, 还主动去内书堂给阉童教书,后又得到了言阁老和太后的看中, 娶了言家姑娘为妻。啧啧啧...也不知是羡慕人家运气好呢,还是手腕高呢。”

二人正窃窃私语, 嘀咕地起劲时,身后一位身着赤红色官服的身影逐渐走上前,在离二人不到两步的位置停下来, 微微咳了两声。

二人一同回头转身,见来人后皆是一愣。

“阁老...”

曾玉堂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这给事中见状上前寒暄道:“这几日京城温度降得快, 听闻阁老你也感了风寒, 现下身子可是大好了?”

曾玉堂捋了捋胡须道:“小病, 喝了内廷分发的驱寒汤已经好了。”

人群中有人迎合道:“阁老身子骨健壮, 还能再为朝廷再填三十载青春啊!”

闻言,附近众官员都笑了起来。

曾玉堂挥了挥手说:“别拿老夫消遣了,人是不是差不多到齐了?”

内阁阁臣上前几步清点着人数,默默数好后道:“回阁老,好像还少几位。”

“哪几位?”

“刑部侍郎傅沉舟、大学士薛珩砚、还有...都察院右御史何光中。”

提起何光中的名字,众人面色皆是一顿眼神慌乱躲闪着。

曾玉堂沉默片刻说:“小薛和沉舟应当正在御书房同陛下商议江南水患一事,何御史那边可有派人过去催促?”

阁臣眉头紧锁吞吞吐吐道:“一早内阁议事的消息就传给了诸位大人,确保并无遗漏。何御史...何御史兴许是不想来吧。”

说起这位何御史,他们也不知道这人在闹什么脾气。

先前经吏部与皇帝商议后,以内阁人手短缺选拔贤能之才入内阁填补空缺时,吏部的谢延卿举荐了都察院右御史何光中。

在经过皇帝与内阁一众人表决后,朝廷的旨意下达至都察院,据说当时得到旨意的何光中显得十分兴奋。

古往今来内阁一直是众朝臣向往的地方,位极人臣不一定能入内阁,但入内阁的各个都是朝廷命官。

何御史当即领了牌子,去往御书房谢恩。初入内阁的前几天还同众阁臣表现的很是热络,可这股热乎劲没过半个月,就不知所踪了,如今更是连内阁议都不来参加。

跟在曾阁老身边的阁臣疑惑地问道:“进内阁一直以来不都是何御史的心愿吗,年前他还在陛下面前提起过此事,当时内阁人手充裕陛下还给拒绝了。”

给事中朝他挑了挑眉,小声笑道:“这你就不懂了吧,当时内阁的情况能和现在一样吗,如今言阁老不在朝中,内阁的局势自然是不如何御史的意了。”

众人闻言,眼神不约而同的往一旁站着的谢延卿身上瞟,随即说道:“说起来还是得怪这谢延卿,人家何御史在都察院干的好好的非得提议将他调进内阁,这下好了何御史不愿意了连议会都不出席。”

“有什么不对吗?”

一旁半晌没作声的曾阁老突然开口道。

“朝中官员调任从始至终都并非吏部独断,当时拟定的人员名单递交给内阁时,诸位也都是一一过目全票通过的。官员任职已有半个月,各司其职政务做的井井有条,怎么,是在朝中待的时候久了,诸位也到了依靠虚无缥缈的流言蜚语来辨别是非的地步了?”

众人听了一番教训,惭愧的低下头应是。

六科中有人站出来问道:“可是阁老,先不说官员调动是否合情合理,可这事毕竟是谢延卿做出来的,他是太后娘娘带出的人这点毋庸置疑。当前是看不出人手调动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可若放任他这般只手遮天下去日后保不准要出什么大乱子,更何况三法司查案还没查出结果,他尚不能摆脱这身嫌疑!”

这话说得颇为激愤,曾阁老身边的阁臣也有些听不下去,提声道:“大家同朝为官需知讲话要三思慎言,上有陛下英明神武,下有三法司和锦衣卫在侧。吏部政务繁忙若非尚书言阁老和左侍郎柳大人都不在京中,怎么会这么容易的将谢延卿放出来?”

他扬手指了指内阁院外守着的几名锦衣卫,又说:“这人时时刻刻的都要被监视着,等政务处理完了又要押进北镇抚司重新审讯,能出什么大乱子?”

曾玉堂叹了口气,缓缓道:“我知道你们因着朝中一些流言对谢延卿此人颇有偏见,事情没查出真相之前,不可先行将人盖棺定罪,需知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道理。”

一众官员颇为动容,正欲开口应和些什么,见曾阁老迈步上前道:“好了,人都到的差不多了,议事开始吧。”

*

未时三刻,谢延卿托着有些疲惫困倦的身体回了吏部的值房。

朝中积攒的政务繁多,在结束了早朝和内阁议事后还要一一见过文选司的朝臣,一整天折腾下来只觉得此时每一根骨头都酸痛难忍。

此事人已经都去用午膳,值房内难得清静,谢延卿趴在书案上扶额合眸休息了一会儿。

不知过了多久,面前的突然响起轻微的脚步声。

来人脚步轻浮,在门前转悠了一会儿没有要进来的意思。

谢延卿缓缓起身,努力睁开疲惫的双眼朝外面看过去,见启明抱着一个木盒子正蹲在门前画圈圈。

时不时的往屋里瞧一眼,见谢延卿醒了忙站起来跑进来行礼。

谢延卿笑着看向他,说:“怎么没在内书堂温书,跑到我这里来了?”

启明眨着眼,一本正经的说道:“许久未见先生,学生心里想念的很就想过来看看。”

“是先生的错,这段时间都没有过去看看你们。”

启明摇了摇头,“先生如今公务繁忙我们不该打扰您才是,不过我就不同啦,是言姐姐找我帮忙特意找我监督先生按时吃饭喝药的。”

说着他将手里的木盒放置在地上,从里面小心翼翼地端出一个汤碗,里面装着谢延卿熟悉的苦药汁。

谢延卿伸手接过汤碗,温度刚刚好足见启明的用心。他抬手端起,一饮而尽。

放下汤碗时,启明又从木盒里端出一盘桂花糕。

“先生,这个吃着甜甜的味道特别好,你吃了以后嘴巴里就不会那么苦了。”

他笑了笑说:“是言姐姐告诉你这些的吗?”

启明点点头,将自己身上背着的招文袋摘下来,放在一旁空着的桌案上。

“姐姐还说了,上完早课后我可以过来陪先生一起办公。”

说着他将自己带来的笔墨纸砚放在桌面上摆好,如同大人一般端坐在那做出了十足的办公架势。

谢延卿看着他认真的模样觉得有些好笑,随即走上前朝启明的桌案上看了过去。

厚厚的一沓宣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他熟悉地字眼。

那些是钟阁老生前八十大寿时,先帝为替他老人家贺寿,命礼部准备的写满他生平撰书,想在朝中分发下去,用钟阁老为政勤勉的一生去激励其他官员像他效仿。

只可惜这撰书才进行了一半,没能等到广为流传的这一天,却等来了麓安惨案。

麓安惨案发生后,朝中众人不约而同的不再提起这件事,为钟阁老修撰的这件事也就随之不了了之。

这些年来每每夜里无眠时,谢延卿都会拿出自己收藏的那前半部分撰书来抄写,上面的一字一句都无比熟悉,仅一眼便能识得。

谢延卿伸向那些写满字的宣纸的手有些微微颤抖,他听见自己声音也跟着抖动着问出口:“这些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启明回到:“是言姐姐给我的,她说我字写得好,有先生的风采,叫我帮她抄写。”

“那她有没有说,为什么要你帮她写这些?”

“姐姐说,这些能让先生你高兴。”

“让我高兴?”

启明点了点头:“姐姐说在先生心里没有什么能比永远有人铭记他们更重要了。先生一生所愿便是能有人铭记钟阁老的功勋,记得麓安书院的每一位学生为朝廷做出的贡献。他们是英雄,英雄当流芳百世,永远都不会有人忘记他们。”

面前的小孩说出的话一字一句与谢延卿记忆中那个明艳的身影重合。

恍恍惚惚间他仿佛又听见言云衿靠在他怀里,双手环抱着他的腰,轻声道:“谢延卿,你相信我钟阁老等人不会被历史所遗忘,不久之后,世人就会像你一样永远铭记歌颂着他们。”

谢延卿闭上双眼,想起牢房内受过言云衿恩惠的小狱卒,提起她最近在京城买书院一事,他微微叹了一口气。

小声道:“妍妍,你究竟又想帮我做什么呢......”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