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英魂

到了离承天门前百步之处,诸将翻身下马,再躬身趋前十步,摘下头盔,大礼参拜。马世龙、张宝带领着众将,齐声大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五千关宁军同时拜伏,除持旗幡前排军汉外只能跪地低头外,人人动作划一,呼声震天动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校长在深宫,未曾离开富庶繁华的京师一步,所检阅过的兵马,也只有当初五行卫尤为壮观,可圈可点。至于三大营的演兵,简直惨不忍睹,不提也罢。

看了马世龙、张宝两部关宁军的军容,天启皇帝当下就面露喜色,低声说道:“原来孙老师练出的关宁军也是如此雄壮,也并不比五行卫差多少,看来这两年来,辽东的那近千万两银子并没有白花啊!

有此等精锐镇守辽东,朕还忧虑什么?如果再装备上步枪与火炮,野猪皮哪里敢再生出异心?”

顿时,天子心中对将五行卫调离辽东的担忧消散一空。

朱由校哪里知道,这两支关宁军,其实是经过五行卫精心**过的,又经过几场血战,军饷充足,已经是关宁军中的翘楚,顶尖地般的存在,跟其他的关宁军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即便是这样的关宁军,在五行卫眼中,其实也只是样子货。

天启皇帝站起身来,脸庞泛起一股红潮,来到城墙头,手扶箭垛而立。

在听完关宁军的战报、献捷词后,大肆赞誉了马世龙、张宝一番,当众表彰了两部在辽西几场大战中的优异表现,并且宣布,朝廷日后会优先给这两支关宁军换装,军饷供应也会从优。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关宁军将士们一阵欢呼,承天门下又是一阵山呼海啸。

军中鼓号再度响起,关宁军向西边退去,沿着西长安街缓缓而去。城西早已经为他们安置好营房,休整几天后,直待皇家的赏赐发放完毕,这两支关宁军就该拔营北上,重新回到辽西去了。毕竟,努尔哈赤乞降,很多条件还在谈判之中,没有一支像样的强军镇住是不成的。

“五行卫为何还未进正阳门?是谁在主持调度?”天启皇帝垫着脚朝南边望了望,皱了皱眉头,有些不满。班师献捷,当然应该是一军紧接着一军。现在关宁军离开了,却不见五行卫的影子,御前失仪,这安排调度的人罪过可不小。

魏忠贤与接任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相视一笑,等着看好戏,安排献捷礼仪的是东林党控制的礼部,该倒霉的也是礼部尚书孙慎行(东林党人),不关他们的事。如果能趁此机会拿下礼部,那就更好不过。

就在这时,只听永定门外,黄钟大吕之声远远传来,隐隐歌声中似乎有歌声响起,**气回肠,虽然传到承天门已经微不可闻。

承天门上,人人色变,礼部尚书孙慎行疾声问:“这又是什么?”

一名为此次献捷奔走办事的心腹擦着头上汗回话:“大人,按了时辰算,现在该五行卫入城了!”

随着关宁军的前入京城,北京城中的欢声扰动,一浪盖过接着一浪的传来。紫禁城上的号角,承天门城楼上的鼓乐,隐隐可以听见。

只有从辽东归来的五行卫五千新老战士,一动不动,如泥塑木雕一般站在萧瑟的秋风中,足有大半个时辰。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那几个礼部官吏返回到董宣武面前,拱手传令:“董将军,入城罢!让将士们小心队列,莫要失仪!”虽然董宣武之前有阅兵的经验,但该交代的还是要交代。

董宣武轻轻地哼了一声,深吸了一口气,朝身后一挥手。几十名战士,一齐吹动号角,呜呜号角声起,声震四野。随着这号角声,永定门外几处寺院,也按照事先的约定,敲响了钟声。

浑厚的钟声,苍凉的号角之声,让人仿佛顿时置身于苍茫的战场之上。战士们不禁又想起了宁远城外那场战役,身前身后,全是敌人,宁远城中的五万友军在作壁上观,等待着他们的灭亡,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身边袍泽,可以追随的,只有那面用英雄鲜血染红的五行红旗!

护卫着五行卫军旗的,足足四百人的五行红旗仪仗队走在最前面,一律步行,虽然是走的是散步,却步伐一致,动作划一,怎么看都是一条直线。

战士们身穿黑色半身甲,头戴黑色钢盔,黑色面盔也已经拉下,一个个宛如铁人一般,战甲上还留有枪戳刀砍的凹痕,不少盔甲已经被砍裂、戳透,在盔甲的缝隙处,还依稀看得见没有擦洗干净的,干涸的血迹,可见当时战斗的惨烈。

紧接着,玄武营经过补充后的八百战士跳上战马,战士们一色身穿白色战衣,身披白色大氅,头上的盔甲也被白布罩住,战士们每人手中擎着一杆早已经准备好的白色幡旗。

正当中,一杆白色大旗一路领行,手持大旗者,真是五行卫指挥使董宣武,而大旗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魂归来兮”,笔力苍凉遒劲。

在董宣武身后,两杆白幡紧跟其后,一杆白幡上写“精忠报国”,一杆白幡上写着“英灵长存”。

其后是白虎营,同样是八百战战士,同样骑着战马,身穿百色战衣,身披白色大氅,每人手中擎着一杆白色幡旗,一眼望去,玄武、白虎两营将士竟然如白色的海洋,浩浩****。

再往后,是青龙、朱雀两个方阵,每个方阵也是八百人,身穿作战服,身披伤痕累累地半身甲和头盔,黑色面盔也被拉了下来,分不清谁是谁。

这两个方阵战士们手中几乎每个人手中都托着一块灵位牌,那每一块灵位牌代表着一条活生生的生命,代表着这次在辽西一系列大捷中战死的英灵。他们中有原五行卫战士,有关宁军将士,有反正的汉军士兵……他们都是为了大明血战而亡。

这五个方阵之后,又是一支六百多人的马队,但马上坐着的并不是四肢健全的战士,而是缺胳膊少腿,九死余生的幸存者,显然,他们已经不再适合上战场了。他们的队伍并不整齐,甚至有些松松垮垮,但是谁还有资格要求他们做得更好?他们当中甚至有人失去双腿,完全是用木头架子把自己绑在战马上。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战士。

这个马队手中同样举着旗帜,不过却不是大明的战旗,而是从战场上缴获来的一面面女真人的旗帜及仪仗。旗帜及仪仗的黑色的血渍并未洗掉,还保留着当初的模样。看到它们,让人不禁联想起那硝烟弥漫的战场,那恶战后的辉煌胜利。

最后一个方阵,是腾蛇营的车阵。

不过此腾蛇营并未带上火炮等武器,一架架马车上堆放的都是如山般的缴获,主要是女真人的武器、盔甲,盔甲上的血污同样并没有洗净,散发着阵阵的恶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