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财富从何而来

“如果只进行了这么一次交易,那么的确是如此。

可是,情况未必如此。

灰公公收到这九文钱后,又会购买原材料,重新制作出一个新的镇纸,他向陛下购买原材料,他花了三文钱,其中一文钱是税钱。这样,实际上陛下手中就有了四文钱,其中两文是税收。而灰公公手中只剩下六文钱,手中有一只新的价值十文的镇纸。而微臣手中,依然有一只价值十文的镇纸,对不对?”

天启皇帝又点了点头。

董宣武笑了笑,说道:“不知陛下注意到没有,此时的铜钱和财富的总和已经变成成了三十文。铜钱的总量没变,这多出来的六文钱的财富从何而来?”董宣武边说,边将那块翡翠麒麟玉镇纸悄悄塞到了怀里,他觊觎这只翡翠麒麟玉镇纸不止一天两天了,这样弄到手,木匠哥应该注意不到吧!

天启皇帝当然没有注意到,他正在沉思中,只是灰公公冲着董宣只鼓眼珠,他对这个无聊的游戏毫无兴趣,倒是对董宣武把翡翠麒麟玉镇纸塞到自己怀中的动作看得清清楚楚。只是木匠哥没发话,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是灰公公,是灰公公创造出这六文钱的财富!”天启皇帝眼睛一亮,陡然叫道。

“不错,陛下果然英明!”董宣武不失时机拍了一计马屁,“实际上,劳动创造财富,但是光有劳动也不行,劳动的产物只有在分配、交换和消费中体现出它的价值。

灰公公制作镇纸,这是财富生产过程。

微臣买镇纸,这是财富交换过程。

灰公公交税,再次购买原材料,这是财富分配过程。

而微臣使用镇纸,则是财富消费过程。

这四个过程循环不息,财富就会不断被创造出来。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财富的创造就会出问题。

财富并不是一定的,而是不断增长的。即便是充当中介的铜钱,也不是一定的,而是不断增加、减少的。”

借着这个机会,董宣武好好向天启皇帝灌输了一通经济学知识,这些知识,如果放在后世,十分浅显,几乎人人皆知,但在这个时代,就显得格外深奥。

总算弄清楚了国债的运作原理和利弊,天启皇帝叹了口气,说道:“董爱卿,你献的这一策,的确是一良策。只是国债想要在朝堂上为各位大臣所接受,难,难,难!”

董宣武眼睛一黯,这是实情。用国债取代新饷,无疑对百姓有莫大的好处,但同时也动了诸多官吏的奶酪。在如今的朝堂,利之所在,便是义之所在。抢走一条狗的骨头,狗尚且要拼命,更何况是这些手握大权的大臣?

天启皇帝个性比较软,并不是一个有魄力的皇帝。他没有勇气像他爷爷万历皇帝那样,敢于与大臣撕破脸面,几十年不上朝,因此,执行力并不强。要想他靠他强行推行国债,恐怕是不可能。

董宣武想了想,说道:“国债这法子既然朝堂难以通过,那不如发行皇家债券,以关税为抵押,由内库来发行,一年应该也能筹集三百多万两银子。如果鼓励海外贸易,关税数额还会进一步扩大,还能筹集更多的银子。陛下皇家自己的事,而且皇上为了辽东战事,自个借钱筹银子,朝中群臣总不好再多说什么了吧?

至于新饷,皇上大可不必立刻就取消,等到皇家债券的钱到手了,再酌情减少或取消新饷,并下旨将多收的部分还给百姓,或者冲抵来年的税收。”

天启皇帝略微思索了片刻,点头说道:“这倒不失是一个稳妥的办法!”董宣武的意思他当然明白,董宣武是担心先行取消新饷,会导致群臣暗中抵制皇家债券,在其中使绊子。

两人又就皇家债券的事商量了一阵,天启皇帝说道:“这件事就说到这里吧!董爱卿,回头你拟一个条程,递上来给朕看看该如何筹备,不必通过内阁,直接交给朕即可。”说罢,又回头看看灰公公,吩咐道:“灰公公,回头给董爱卿办个腰牌,许他不必请旨,便可进出皇宫。”

那腰牌也就算了,无非是个荣耀,皇宫是个是非窝,无事董宣武绝不想进来。但是,天启皇帝前面那段话就了不得,这是要给董宣武密折上奏的资格啊!

也就是说,从今天起,天启皇帝已经视董宣武为心腹,从此以后,如果有人想要挑拨、离间甚至污蔑董宣武,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董宣武随时都可以面见皇帝,申诉委屈。

“臣领旨谢恩!”董宣武大喜,急忙谢恩。

“董爱卿,这件事你还要担起来,朕瞧这朝中,除了你,恐怕没有人能担负得起这一事。此事关系我朝的兴衰存亡,可半点大意不得。”天启皇帝又说道。

“可是,微臣不久就要披甲上阵,这一去,不知几时才能回来。还是请陛下另派……”董宣武有些为难,他倒是不是在推诿责任,的确,此事非他不可,毕竟也只有他,才明白这债券是什么东西,该设立怎样的机构进行管理,应该注意什么。换了别人,八成要搞砸。由于主意是他出的,到时他也会受到牵连。

天启皇帝摆了摆手,说道:“这件事朕想过,朕打算让五行卫四月初出征,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你大可先把架子搭起来。到时,你在推荐一人接替你手头上的事务。还有,灰公公,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此事,那就此事就交由你去协助董爱卿吧!”

董宣武迟疑了一下,试探着说道:“陛下,微臣以为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微臣先期搭好架子不是问题,可是主持此事者,还是该以皇家成员为好!”董宣武属意信王朱由检,但也不好明说,以免引起天启皇帝的疑忌,毕竟他是手握强兵的大将,而信王朱由检又是朱由校的亲弟弟。

这一年来,董宣武一有机会都会让朱由检参与到具体事务中来,目的就是为了锻炼朱由检的能力,让他明白,任何一件事都不简单,其中都有错综复杂的关系。目前看来,已经初见成效。比之历史上的那个崇祯皇帝,现在的朱由检显得成熟、稳重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