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家庭 六零年代好家庭

“对啊,妈,二哥说的没错,咱们家当初在我奶去的时候,就没分到房子,如今眼巴巴的过去给他修整,万一我二大爷家不愿意,我们几个小辈儿,开不了口”

周和谐是最不愿意的,凭啥让他们兄弟三个给周和常干白工,又没有钱拿。

李书听得出来老三话里话外的意思,气的瞪了眼周和谐,直把人吓的往周和贵背后缩了缩。

不过李书觉得老二说的还是有几分道理的:“就按照你说的,明儿个你去找常子先商量商量,老宅子到底是分给你三大爷和二大爷家的,具体怎么分的,让你常子哥告诉你,整啥样咱们不管,只要他们住的时候不漏雨漏风就行”

周和睦趁机说道,“那样最好,妈,正好大队欠着咱家的木料,我寻思着,不行就先支出来两个做房梁先给常哥用着,反正咱家院子够大,当初妈您英明神武,老三娶亲要用的屋子早都给建了出来,老四当兵还不知道啥时候回来,放着大队的木料一时半会也用不上,大不了等咱们用的时候,再让和常哥还呗”

李书想了想:“这事让我和你爸商量商量,成了在告诉你”

周和睦点点头,听她说商量那这事儿基本就能成了,谁不知道老周家的大事小事儿都是他娘拿主要主意,他爹只管闷头干活。

“行,我们知道了”

“嗯,好了,我这里也没啥事了,你们早点儿回屋歇着,明儿别忘了干活儿”李书嘱咐。

“知道了,妈”

兄弟三人不再打扰李书,一前一后的出了门。

等到周和睦回了屋子,见着袁丽盘坐在炕头,身后垫着枕头,手里正做着小孩子的衣服。

“哈哈,屋里太黑了,咋不点灯儿?”周和睦说着,一边走到熄灭的煤油灯跟前,从裤兜里掏出一盒火柴,“磁啦”一声,就着火柴点燃的微弱灯光,将熏的发黑的煤油灯点燃。

温暖的油灯照亮了整个屋子,将袁丽的身影拉的细长。

“去桂英嫂子家回来了?”周和睦知道袁丽吃完饭要出门,只不过没想到对方回来的这么快。

“送个钱能用多长时间,就一溜烟的功夫,倒是趁机拿回来不上瓜子花生,我正打算明儿有空炒出来给两孩子当零嘴呢”袁丽说着,还用针线巴拉巴拉脑袋,瞅着周围没人,笑着补充,“嘿,你不知道桂英嫂子几人的反应,好家伙,直接看直眼了,刘婶子更是一个劲儿的嘀咕咱们给多了”袁丽笑得狡黠灵动。

“那他们有说接下来的合作不?”

“答应了,说以后的鸡蛋都交给咱家卖”袁丽得意的挑挑眉,要知道买鸡蛋的36块钱加上一匹完整的布料,杀伤力不是一般儿的大。

估计丁桂英几人都没见过一次性拿到这么多钱。

还别说,袁丽十分大气的用一匹布料做人情,换了谁家,谁不开心啊,不用出门,就能轻轻松松的拿到比以往还要多的钱。

“哈哈,那真不错”周和睦美滋滋的,“有了刘婶子家的鸡蛋大头,以后进城卖鸡蛋的买卖还能做大些儿”

“嘿嘿,咱们就等着发财吧”袁丽笑呵呵的,也很开心。

“对了,小静和小宇呢?天都黑了,又跑哪儿去了”周和睦这才想起了里的两个熊孩子。

“说是趁着儿天黑,去后院浇水了”袁丽抿着嘴,将缝制的细线咬开,小拇指在白线最后打了个小洁儿,接着缝起来。

“这两孩子,还真是上心”周和睦心疼又好笑,没想到他们一家四口穿越过来,两个小的居然适应的这么好。

“哎,也是为了家里好过儿些儿,今儿个我和桂英嫂子闲聊,听说这次上头又要严抓自留地种菜的事了,说是家里房前屋后种的青菜萝卜,都要归到大队食堂统一分配处理,不允许个人自家采摘,要是被发现,严惩不贷!”

“嗯?这话可信?”周和睦惊的从炕头坐了起来,“自留地的事情,去年年末才好些儿,这次咋还又要重来?”

“我也不知道”袁丽摇摇头,接着说道,“这话不知真假,反正桂英嫂子跟我说的时候,说是他们娘家村子已经开始实行了,有那么几户不听劝的,种下去的菜苗都都被下来的纠察队给铲了带走”

“哦,桂英嫂子的田家洼离咱们周家村挺远的,应该没啥事”周和睦复尔躺了下去,“放心吧,就算是有事儿,不还有大爷在?肯定不会出现田家洼那种特别情况的”

袁丽揪心,也不接着缝补,嘀咕道:“但愿如此,不然老百姓的日子真过不下去,这才是六零年开头,距离改革开放还有二十年,啥时候熬出头呦”

周和睦摇头笑笑,脱了衣服躺在炕上不在言语,他累的不行,实在受不住。

“咕咕咕——”趁机破晓,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睡了一晚,周和睦将流失的体积补回来,大早起精神抖擞的炕上爬起来,拿起一旁新做的扁担挑着两个空水捎便出了门。

这时候天还没大亮儿,远远的外边还青蒙蒙一片儿,只能看得清身边。

周成江是个闲不住的,早就起来溜达溜达的去查看大队里麦田的成熟情况,到时候不管是浇水还是出草,都得告诉队长,然后由队长统一分配。

周和睦起来的时候,正好碰见子周成江出门,和他爹打个招呼,就担着两个水捎出了门。

本来这水应该是昨天晚上挑,不过他妈喊他耽误了点儿事,同时过了黑天,大队就不上村民去河滩边打水了。

就这样晚上没来得及挑,周和睦决定趁现在女人还没起来洗衣做饭赶紧挑回来,免得等会水不够了尴尬。

挑着扁担,两边各担着一个水筲往外走。

因为周和睦挑的不是用来吃水的,所以他没去村口的老书记家里儿,而是直接出了村口,跑到了河滩边儿打水。

过来打水的很多,周和睦遇到的不是扛着锄头去看地的就是拎着水捎过来打水的。

《六零年代好家庭》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