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五章胜败转换,一夜之间

招募鲜卑,由洛瑰、鹿会负责,除了招募本身所需费用外,他们带了何天的两封信、两份厚礼——一封信给卫操,一封信给拓跋猗卢;两份厚礼,一份给拓跋猗卢,一份给其长子拓跋六修。

给拓跋猗卢的礼物中,有一块玉佩——就是贾大娘子“赏”给何天的那块玉佩。

给卫操的信中,何天反复叮嘱,招募鲜卑,不要“偷偷的进村、打枪的不要”,相反,一定要先容于拓跋猗卢,千万不能叫猗卢有“何某是来挖我墙角”的误会。

同时,要向猗卢说明,我招募的鲜卑,总数不过一千几百,第一批,二、三百而已,主要为充亲卫之用——实在是洛瑰、鹿会表现太好,我才会动这个念头的。

给猗卢的信中,则盛赞其为鲜卑百年以来未之有也的“伟丈夫”,堪为大晋北疆柱石,咱们哥儿俩,以后可要多来多往呀!

卫操乃向拓跋猗卢大肆渲染何天之仁义智慧,说,目下朝局纷纷,何侯如此人物,必然大有作为,交好中朝大佬,对俺们拓跋氏,好处大大的,难得何侯主动示好,这个机会,一定要抓住!

一旁的六修,看着老爹手里的玉佩,眼睛发亮,他一边咽口水,一边连声附和,并自告奋勇,若需要拜候何侯,派俺去!俺愿意做介个使者!

猗卢亦以卫操和儿子所言为然,同时,戴上了何侯送的高帽子,把玩着何侯送的异宝,人也有点晕乎乎的了,乃一拍胸脯,“不过几百亲卫,我给何侯派过去就好了!何必劳烦他老人家自行招募?”

卫操赶忙说,“那不好!咱们派人过去,不是花咱们自己的钱吗?何侯……他又不缺钱!”

顿一顿,“再者说了,若有不合适之处,还落埋怨,费力不讨好!他自己招募的,好也好,不好也好,便没啥可说的了!”

猗卢一想也是,点点头,“好!那就请何侯自便罢!”

洛瑰、鹿会的招募,十分顺利,甚至可用“火爆”二字形容。

第一期“入职”的,以二百五十为限,但参与“竞聘”的,前后几有三千之众,超过了一比十。

一来,鲜卑眼里,中朝乃花花世界,天上人间,何侯给的薪酬,也极具吸引力。

二来,洛瑰的亲身经历——“癸未夜变”、何天舍身救护——是最好的广告,谁不乐意为这样的主君效死?

最后,挑出来的,都是品性、身手最好的一拨,而且,基本上,都能说几句华语。

西部拓跋鲜卑的治所,在盛乐,距并州不算太远,鲜卑入并州,华人入鲜卑,都是很寻常的事情,许多人都能说对方族群的语言。

本来,六修很想跟着第一批“入职”的去中原转一圈的,但猗卢有分寸,没同意,“没到你去添乱的时候!”

两万斛军粮,皆已送到了颖阴。

第二天,北方的消息,陆续传来。

齐王冏派去长安的使者,被河间王颙抓了起来,槛车送往洛阳。

前安西参军夏侯奭,聚众数千,响应齐王冏,并遣使邀河间王颙。河间王的反应是,遣振武将军张方讨擒之,腰斩夏侯奭。

接着,张方将兵东出,已至华阴。

张方东出,所谓何来?

很明显,不会是来帮齐王和成都王的呀。

何天的判断,一一应验。

这些,还不算最坏的消息。

成都王的战报传了过来:

前锋至黄桥,为士猗、许超所败,死伤万馀人,士众震骇,正欲退保朝歌。

这才是最坏的消息!

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齐王却以手加额:若不是有了两万斛粮食打底,不必张泓进攻,单单是这些坏消息,就足以将军心彻底压垮了!

事实上,颖阴的军心,非但没受这些坏消息影响,反倒在变好。

原因呢,也没啥复杂的,之前的士气,已经到了谷底,跌无可跌——除非崩溃;军粮一到,立即反弹。

相比于饿肚子来说,北边那些有的没的,算个屁呀?

真正叫“肚里有粮,心里不慌”!

在何天的强烈建议下,齐王给成都王、江统给成都王长史卢志,各写了封信,大致意思是一样的:

“军新失利,我若退缩,士气沮衄,不可复用。且战何能无胜负!敌新得志,有轻我之心。不若更选精兵,星行倍道,出敌不意,此用兵之奇也!”

同时,指出两点:

其一,一战而胜,孙会必然骄狂,是否还像之前那样,尊重士猗、许超的指挥权,难说的很,若敌将帅不合,则我有可乘之机也。

其二,孙会的右翼是孙髦,这是个不知兵的,建议另遣一军,奇袭孙髦,孙髦既败,孙会必然动摇。

最后,坚定表示:之前,俺们也打过败仗,但俺们坚决不再后退一步,不日就有好消息奉上,且请拭目以待!

阳翟。

中军大帐。

张泓默默的凝视着舆图。

这是个相貌朴实、神情温和的人,不过三十出头,但鬓发已霜;不过,脸上却是干净的,少有皱纹。

黄桥大捷的消息,张泓自然也是知道了,但他没有任何的兴奋,成都王损失虽重,但没有伤筋动骨,只要应对得宜,胜败的转换,不过一夜之间的事情。

对于己方来说——

有时候,小胜,或比大捷还好些。

甚至,有时候,小败一场,或许更好些。

算了,那是别人的事情,先顾自己罢。

张泓不止一次问自己:阳翟三捷,却不乘胜追击,到底,做错了没有?

军事上,一定是错的,这一点,未做追击与否之决定时,他就是清清楚楚的。

但,想到孙秀那张似笑非笑的脸——

唉!

自己是“客将”,没有任何根基,只有新皇帝的信用,远远不够,甚至,孙秀之“信用”,较之新皇帝的,只怕还更紧要些!

这份功劳,无论如何,要分给姓孙的一半。

奇怪的是,收到阳翟的捷报,孙辅那厮,应该迫不及待、快马加鞭才对呀?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他的消息?

正想喊人,帐外唱名声起,帐帘掀起,一条大汉大踏步走了进来——闾和。

“澄洄!”闾和喊着他的字,“孙辅那边出大状况了!”